2017年7月,對高雄人和台中人都是大事情。台中崛起取代高雄,成為台灣第二大都。為此,高雄官方呼籲勿落入「人口迷思」,並拉台北墊背,台北市人口為六都第四,無損於台灣第一大城的聲望。這種呼籲既沒有史觀,也沒有未來感,更缺乏對現狀的認知,鴕鳥心態再抬起頭時,高雄台中全套將歷史長河中「被迷失」,徒然浪費天然良港、工業基礎和勤奮市民累積的豐碩果實。官方應正視雙城交叉警訊,正視問題,做好調研後提出對策時程表,讓高雄再次崛起。「人口數」決定了高雄的崛起,更讓高雄成為南北雙城競爭的核心之一。原高雄市因加工出口區、重工業、石化工業和貿易,人口從1960年的50萬,在15年之內倍增突破1百萬,一方面是越過直轄市門檻,另一方面要平衡南北差距,遂於1979年7月合併小港鄉升格。這說明「人口迷思」讓高雄崛起。台中人口超越高雄,對地方自治影響不大,因為都已經是直轄市,唯一差別是台中預算正式超越高雄(重北輕南忘台中)。影響的是「面子」,高雄從老二淪為老三,做哥哥的該如何自處?而台中升格為老二,走路更加有風。讓數據講話吧。我們用五個顯而易見的數據比較高雄和台中。一、營利事業銷售額(總體經濟活絡程度)(如圖一):台中在2013年約為高雄的88.0%,高雄當年度為4.19兆、台中為3.68兆;2016年時,台中增加至高台中全套雄的91.4%,差距縮小了。而且,扣除15家石化業者因遷移總部到高雄增加的800餘億,台中成長到高雄的93.2%。二、家庭每人可支配所得(個別家庭經濟狀況)(如圖二):2010到2015的5年間,高雄從28.0萬增加到32.0萬,台中自24.2萬增加到31.2萬,差距從3.8萬縮小到0.8萬。三、勞保台中全套投保人數(勞動力投入)(如圖三):2011年台中較高雄少9千人,到今年6月,台中為119.6萬,高雄為110.9萬。縣市合併後,台中增加18.1萬就業人口,高雄僅增6.2萬,差距高達3倍。四、社會增加率(用腳投票)(如圖四):縣市合併後高雄人台中全套口流失1萬人,台中增加6.4萬人,高雄近5千人「移居」台中。而且,高雄流失的是25-45歲的青壯人口。五、出生率(用身體愛城市)(如圖五):2011年台中新生兒2.4萬,高雄為2.1萬,2016年台中為2.6萬,高雄僅2.2萬。台中的粗出生率較台中全套高雄多出1.5個千分點。以台灣完整的戶籍、稅籍、學籍和保險資料,政府理應能描繪出離開高雄者的輪廓,能分析出勞保增加的來源,甚至是各產業類別的競爭力比較追蹤等,這是基礎的靜態資料「調研」。在此基礎上,增加座談、訪談等更深入的質性研究,還有「移居高雄津貼」的詳細資料,至少要先釐清高雄台中的消長原因。唯有透過長時間、整體性、多層次的比較研究,我們才敢斷言雙城交叉的原因,而不是選擇性節錄數據(數據要比較才有意義),或是推給科學園區。畢竟,2016年中科營業額5,074億,南科達8,296億,但台南磁吸效應遠遜於台中,顯然人口變遷不是單一原因。高雄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和深厚的工業基礎,甚至有機會整合成屏東到台南的大型都會地帶,這近6百萬人口該何去何從,如何讓台灣尾變台灣頭,形成島內島外的良性競爭,都是大問哉。當然,大問哉要從基礎調研做起,更重要的是,別被政治口水淹沒了!
這次在日本票選結果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樣?
這樣的美女與顏值 真的讓哥哥們想推倒啊